首頁
關于我們
新聞媒體
產品體系
技術服務
加入我們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服務
>>
查看詳情
技術服務
紫稈谷黑,可能是跗線螨在作祟
作者:
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
日期:
2019-07-08 16:15:43
點擊:
6382
屬于:
技術服務
近些年水稻產區受到斯氏狹跗線螨等種類的為害有上升趨勢,對糧食生產造成嚴重損失。水稻跗線螨蟲體微小,體長僅0.1~0.3毫米,一般肉眼見不到,乳白色,主要存在水稻葉鞘內,剝開葉鞘,肉眼可見葉鞘內壁表面似有白色粉塵,用放大鏡或雙目解剖鏡觀察,可看到很多細小的螨蟲蠕動和爬行。
螨蟲在水稻葉鞘內為害,造成葉鞘壁破損,葉細胞死亡,劍葉葉鞘變黑褐色,葉鞘被害后,葉鞘內壁先變成深褐色,有破傷痕,表面似有灰塵。葉鞘內壁變色后,外壁則隱約出現眾多褐色點和暗斑,以后斑點顯露,或互相連合,色漸加深,嚴重時整個葉鞘外壁全部變黑褐色。危害莖稈,造成抽穗不灌漿,甚至妨礙抽穗,形成曲穗或半死穗,被害稻株的穗梗有時呈彎曲狀。危害谷粒,穎殼被害亦變褐色,引起水稻后期的抽穗不灌漿或谷殼黑褐色,秕谷多,稻穗不勾頭,結實率降低。在廣東、廣西水稻跗線螨早晚稻均有發生,其中對晚稻的影響較大,一般造成水稻損失10-30%左右,嚴重時可達60%-80%。
兩廣群眾稱之為黑骨,有些地方稱之為稻螨褐鞘病、紫稈病;被害劍葉葉鞘內的穗梗往往彎曲變形,受害穎殼亦為褐色。由于葉鞘和穎殼受害,造成水稻早衰、葉片干枯,影響灌漿,使秕谷率增加 5%~10%,千粒重下降1~2g,可減產 5%~90%。
2017年9月份筆者在廣西貴港市晚稻田調查,被害株葉鞘上布滿了跗線螨(見照片):
同年11月30日在廣西貴港市橋圩鎮在未收割的晚稻田、田邊雜草、直生稻苗、周邊田間的再生禾苗分別取樣,帶回湖南長沙進行了鏡檢,結果發現,田間未收被害稻株中都能找到跗線螨活體,黑褐色的稻桿、未抽出穗(黑褐色)的葉鞘內跗線螨活體較多,且葉鞘內的穗軸上可見到跗線螨蛻變的皮(見顯微鏡下照片)。田邊雜草、直生稻苗、周邊田間的再生禾苗中只見少量跗線螨活體。
水稻附線螨大發生原因分析:
1、蟲體微小且在水稻葉鞘內為害而且不能發現;
2、在一些水稻跗線螨發生新區尚未認識到水稻跗線螨為害性,也未掌握其發生及防治技術,誤認為是穗瘟、穗枯病等為害,常常沒有施用對口藥劑;
3、根據試驗證明,目前市場上很多農藥如巴丹、殺蟲單、吡蟲啉等對水稻跗線螨基本無效;
4、水稻跗線螨各地發生世代多且重疊,難以預測;
5、農藥生產走向環保,內吸和滲透性強的藥劑有限等等因素導致了水稻跗線螨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防治對策
農業防治
①清潔田園,壓縮稻跗線螨生存空間。在冬春兩季以及早稻收獲以后,清除稻田四周雜草,減少螨源。 晚稻田冬季發展種植馬鈴薯、蔬菜和綠肥作物,減少越冬板田,破壞稻跗線螨越冬場所,降低螨源基數。 ②注重品種輪換更新,選種對跗線螨抗性好的品種。提高晚稻整體抗螨水平。③適當提早播種、移栽時間,避免晚稻易感生育期與9月后高溫、少雨天氣重合。
化學防治
防治跗線螨必須在拔節期(分蘗末期到孕穗之間)和破口期 2 次用藥,才能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只用 1次或者危害癥狀(抽穗后)表現出來后再用藥效果很差。
選用高效安全防治藥劑,注意加入防治水稻細菌性谷枯病和水稻葉鞘腐敗病的藥劑混合施用, 提高整體防治效果。 采取噴霧施藥,每 667 m2 用 500 g/L 溴螨酯乳油 40 mL(或 34%螺螨酯懸浮劑 12~15 mL)+1.8%阿 維 菌 素 乳 油 10~15 mL(或 5%阿維·噠螨靈乳油 60 mL),根據需要加入 2%春雷霉素水劑 100 mL 或 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 20 g,預防水稻細菌性谷枯病或水稻葉鞘腐敗病,對水至 60 kg。
經試驗,廣東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研制的殺螨劑蟲螨凈對水稻跗線螨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結合其藥劑用于水稻其他病蟲害和跗線螨的防治。
參考文獻:《2017年貴港市港南區晚稻跗線螨暴發原因及防治對策》(蒙全)、《水稻跗線螨防治技術研究》(賴明建)。
上一案例:
老王家的直播稻為什么不倒?
下一案例:
恐防有變,迎接水稻豐收季需要做好這些病蟲害預防工作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
企業文化
大事件
新聞媒體
公司新聞
行業資訊
社會視角
產品體系
加入我們
招聘信息
工作環境
聯系我們
招商加盟
在線留言
電話:
0731-84690910 400-8899-462
地址:
湖南省長沙市合平路638號
微信掃描關注我們:
技術支持:
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17-2022 湘ICP備2020017855號